understanding

您也期許孩子真正了解閱讀故事的內容嗎?

Submitted by Nicca on Fri, 11/25/2011 - 10:19

最近陸陸續續許多國小致力於推行鼓勵孩子多閱讀故事書籍的活動, 不論是閱讀中文故事書或是英文故事書, 甚至還標榜若孩子閱讀的書籍達到一定的數量, 可以獲得不同等榮譽獎狀或是與校長共進午餐等等。 然而, 很多家長非常贊同這樣的活動, 當然, 同時也造成了一些家長無形的壓力。 不僅僅只是在於自己孩子是否會落後他人, 孩子是否真的都理解他們閱讀的故事內容, 才是許多家長憂心的。

昨天, 一個媽媽走進來, 拿著她孩子列出的閱讀書籍記錄單, 中文的部分她都確定自己陪孩子一起讀, 但偶爾孩子多少會抱怨或想偷懶, 更遑論閱讀英文書籍了。 她到孩子上的安親班和主任聊這件事, 主任告訴媽咪說, 這件事她根本不必擔心, 那只要請補習班裡的英文老師稍微幫她一下, 閱讀和督促寫讀書心得報告根本不是問題。 認真來說, 不是媽媽完全無法陪孩子念, 但工作繁忙加上自己本身的英文程度算是普普, 稍微陪孩子念還可以, 但長遠來看, 無力感是會愈重的。 加上周遭一堆家長述說自己孩子功課或是其他方面的表現, 她的壓力更重。 所以, 在聽完主任的保證, 媽咪也就先暫時放下心中那塊大石頭。

Ways To Talk So Your Kids Will Listen - 孩子會聽的說話方式 (下)

Submitted by Nicca on Tue, 10/04/2011 - 13:23

Ref: Child Development Institute
----

11. 確認理解程度, 如果你發現孩子沒有回應你的要求, 或是對於你的指示或對話感到困惑, 記得在你要提及下個主題時, 確認他們是懂的。

12. 以「我...」說明你想表達的訊息, 當你要求孩子做一些事情, 你若在說明你的想法或感覺時, 既出「我」訊息, 你會獲得好一點的回應。 這比你使用「你...」送出的訊息或命令來的有效。 那會讓孩子知道你對他們行為舉止的感受, 孩子有時候無法考慮到他的行為會如何影響其他人的感受。 使用這樣的策略, 也許幫助他們給予較多對他們行為的考量, 也對他們的行為改變更有責任感。

13. 事先預警, 如果你的孩子全神貫注在某件事或一個活動上, 是時候要他們轉移或離開。 給他們一些進一步的警示, 所以他們能夠習慣這樣的方式。

14. 探究為主的傾聽方式, 讓孩子看出他們有你全整的注意力, 你關心並願傾聽他們。 讀報紙、 吸地板和在電腦上工作都會打斷孩子獲得你完整的注意力。 如果你真的無法和他們說話, 千萬不要假裝你有在聽。 答應他們一個你能夠聽他們說話的時段, 確定有聽進去, 還有要以探究的方式來表現你對他們要說的話有興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