鼓勵

大腦愈開心,學得愈好!

Submitted by Nicca on Thu, 10/25/2012 - 15:17

大腦愈開心,學得愈好!
大腦產生觀念,觀念產生行為,行為產生結果,結果又改變大腦,」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指出大腦塑造的循環。 正確理解大腦的運作趨向→善用啟發心智的方法→強化個人優勢,大腦就能幫助你發光發熱,成就最好的自己。 「我們的大腦就是來演化對新奇的東西起反應的,如果要充分感受到自己活著,就必須不斷地學習,」這是《改變是大腦的天性》作者多吉醫師(Norman Doidge)的忠告。

高效學習6個祕密
1.大腦愈開心,學得愈好
帶來快樂感覺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,便是提升學習效能的要角之一。當達成目標時,多巴胺會大量分泌令人欣喜莫名,同時也讓達成目標那個行為的神經迴路連結得更緊。
◎保持動機:
達成目標、得到報酬的欲望,是促使人前進的動力。
◎樂觀的威力:
當人對未來有美好想像時,覺得好事就在不遠處,會更勇於行動。

2.愛運動,頭腦更聰明
運動會使腦細胞得到更多氧氣和養分,還能增加神經生長因子BDNF的濃度,幫助神經元生長。常運動的兒童和青少年,能運用更多的認知資源做作業,持續力較好。一項英國研究顯示,兒童在上課前做5分鐘基本運動如手臂畫圈擺動,學習動機及效率都會提升。

幫孩子找回學習回饋和快樂的方法

Submitted by Nicca on Wed, 10/03/2012 - 15:30

引述『親子天下』一篇針對零到六歲孩子找回孩子學習胃口的文章, 現今3C產品乘虛而入到孩子的生活中, 長時間待在電腦前或手中玩著手機等, 是很多家長目前常有的困擾。孩子能自主學習,是因為他內化了學習動機,一旦有動機,就想要重複及展現該系列行為。動機的形成根基於「回饋」和「快樂」,孩子得到學習回饋和快樂的方法:

※家長必須針對孩子的需求來互動
這年齡的孩子,主要是透過「遊戲」來學習。親子間的遊戲互動包括:說故事、角色扮演、運動、共同完成家事任務、生活中的交談……等。 從遊戲互動中,漸漸和孩子形成甜蜜、緊密,同時又隱藏著「規則性」的互動關係,包括人際原則、時間原則、秩序感……並逐漸減少孩子對3C產品的依賴。

※在陪伴下引導才藝課程學習
有些孩子不需父母引導,自然喜歡某些才藝,然而他們也需要和父母分享,希望得到正向回饋;有些孩子則需要比較多的引導,如:家長可以請孩子分享上課的經驗, 試著融入他的感受。

※看重父母的陪伴重於課程
父母在家中為孩子創造「做中學」的樂趣,能協助找回他的學習胃口。 如:把生活中的點滴當做話題、從接觸大自然豐富他的知識……等。總之,家長如何扮演陪伴者的角色,且在互動中建構孩子美好的經驗,是孩子重燃「生命力」的契機。